据《2005广东省信用担保行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截至2005年底,全省共有各类担保机构413家,其中在省工商局注册的担保机构86家;广州市有56家;深圳市有157家;东莞市有18家;佛山市有9家;其他各地市工商局注册的共计87家。全省正常开展业务的担保机构只有83家,占全省行业总数五分之一。
从这组数字能够准确的看出,深圳市的担保机构数量高出广州市将近三倍,广州作为广东经济中心,担保行业的发展会落后于深圳
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秘书长张德本说,当时省有关部门对此有指示,担保行业要谨慎发展,不宜过多。广州的担保行业虽然在数量上少于深圳,但在经营上却并不落后于深圳。
根据当前的情况去看,中小企业对担保机构的需求很大,可是有的担保机构并没有担保能力,这就给有资力的担保机构带来宽阔的发展空间。目前,广州有20家,深圳有17家,东莞有13家,佛山有8家,这些较大的担保机构发展得都不错。
业内人士指出,广东担保公司的担保资本实力都比较强,民营担保资本占主导位置,体系机构是合理的,但是缺少省级层次的担保机构。从地区发展来看,担保机构分布还是很不平衡,很多担保公司都集中在珠三角。
担保行业会不会发展过多,产生不良的竞争而带来恶性影响张秘书长称,这个行业不可能发展得太多,因为银行不可能对每一家担保机构都认可;目前法律和法规不配套,也制约了担保行业的成长,也使担保机构在业务上受到一定局限。
广东的担保机构的发展虽然活跃,但经济效益整体不高。广东的担保行业平均收入净利润率是33.38%,但平均资产净利润率和平均所有者的权利利益报酬率分别为2.23%和2.83%,而平均的收入费用率却有47.57%。由此可见,广东的信用担保行业经济效益偏低。
有些担保机构运作不规范,大多数表现在担保放大倍数偏低,造成担保资金闲置,进而造成担保资金对外投资比重过大,削弱了担保资金的实力和担保能力;少数担保机构单笔或单户担保额远超过起注册资本的10%,造成风险集中过高;为了竞争客户,放松了担保审查和风险控制,这些对信用担保行业的长远发展都有不利因素。
担保机构和银行的合作质量总体不高,银行不愿意与担保机构分担风险比例,广东经营有规模的83家担保机构中,只有少数几家担保机构争取到银行的10%~20%的风险分担比例,大部分担保机构与银行的协议放大倍数最高只有5倍。
有业内人士指出,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建立了省级再担保机构,广东省至今还没有一家省级担保机构或省级再担保机构出现。
目前,担保行业监督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,配套政策也不完善,目前监管主要是采取备案制,但是并不能有效地监管担保机构的不规范行为,也没有一套担保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,易引起监管空白。已经实施的《广东省信用担保行业自律公约》能够更好的起到规范担保机构的行为,提高担保行业的社会公信力,但其约束力还是不够的。
对于广东担保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,张秘书长说:“现在很难说,目前只能顺其自然发展。”
欢迎来电咨询:400-114-7977 地址:宿迁市宿城区栖霞山路22号